【重X构】时代•新生(一) | 时代的轻与重

意居LIVE 2024-03-01

世界是圆的,兜兜转转总会回到出发的那一点。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人、城市、时代、生活构成了永恒的哲思素材,它们之间的纠缠,裹挟时间的流逝,演绎了众多悲喜无常。对于一片土地,精神和记忆的消失以至于消逝,将使我们再无法感知它的本来。

人类永远无法预知未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立足至诚,为受伤的土地留存精神,修补记忆,让它恢复本来。未来是美好的,充满诱惑和魔力,一切都会经历辉煌与衰败,一切又都会在逝去后重新开始。未来的未来,一起重生。

“重器”背后的“器重”

深冬的清晨5点,整座城市还在朦胧睡意之中,70岁的郝建国已早早起床,洗漱完毕,蹬上运动鞋,出了家门。将近40多年的晨跑习惯,令老郝的身体格外健康,“每天围着老伙计跑一跑,就是顺心,心顺了这一天过的就好”。老郝口中的“老伙计”是距离他家一公里路程的天津重型机器厂原址。

这块位于天重道尽头被围挡和高楼围合起来的土地,曾是老郝工作过的单位,如今大多数厂房已被拆除,留下的是荒原般的断壁残垣。对于这样的现状,老郝不以为然,“之所以是老伙计,是因为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汗水、我的灵魂,几十年前天重改变了天津有轻无重的工业格局,狠狠的给天津长了脸、争了光。现在它老了,可能不那么重要了,但我不会忘记它,每天能看上它一眼是我的幸运。”

正如郝建国所言,天重改变了天津有轻无重的格局。建国初期作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的天津,与上海南北呼应,在北方独领风骚。天津拥有令人艳羡的工商业,又占据交通物资的集散黄金通道,加上繁荣先进的文化产业,堪称工商业大都市。

随着建国后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天津的城市定位随时代转变。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重工业发展的大战略下,天津肩负了整个时代由“轻”变“重”的城市转型任务,拥有与那个时代相匹配的“重型工业”成为了天津的使命。“重器”背后的“器重”将影响天津五十年。

钢之淬炼 / 绝不拖国家后腿

老郝的同事王权出生于1950年,用王权自己的话说,是“共和国同龄人”。1967年,17岁的王权比老郝早三年进入天津重型机器厂的前身天津铸锻件厂学徒,师傅进厂的第一堂课,王权印象深刻,“师傅的第一课讲的不是技术而是为何要建这个厂”。

王权的师傅参与了天津铸锻件厂的建厂全过程。师傅告诉王权,建厂就是国家任务,天津虽然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扩建了300多个厂,但机器制造业,特别是铸锻行业异常薄弱,一些大型铸锻件只能依靠外地解决,不但拖了国家的后腿,还阻碍了天津的发展。

1957年,天津提出了“苦战三年,彻底改变天津落后面貌”的口号;转年初,华北经济区召开协作会议,为了不拖国家后腿,解决高级大型铸锻件的生产问题,委托天津市建设一个铸锻中心厂。至此,天津开始举全市之力筹备建设天津铸锻件厂,淬炼属于天津的“工业重器”。

延伸阅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向北而生 / 上风上水空气甜

对于1967年的天重,王权印象最深的是工人们的北部情节。天津城位于九河下梢,城市的河流走向形成城区的北高南低,北部城区上风上水,地势高,空气好。王权的师傅告诉他,建厂选址时,筹备组对比勘察了多个地点,最终选择了在南仓和北仓之间的马庄一带,就是看中城北的自然环境优势。

其实,对于厂址的选择,作为重点工程的天津铸锻件厂是极为严格的。首先天津北部城区交通方便,这里介于京山铁路的南仓与北仓站间,对于轨道的接入较为有利;其次,这里地下水位较低,地平面标高达到3.7米,土壤和水的质量极佳;再有,这里地面土层的耐压可达到每平方米18—20吨,是重工业建厂的最佳选择。所以,上风上水空气甜,成为了天重工人对于工厂地址描述的口头禅。天重的向北而生,也开启了未来几十年北部城区的宜居潮。

延伸阅读:

京山铁路

又称京榆铁路,是由北京经丰台、廊坊、天津、唐山至河北省山海关的一段铁路的旧称,是老京哈铁路的一部分。老京哈铁路的京山段是我国1881年开始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2006年11月,铁道部决定调整京沪、京哈等线的轨道区段。京哈线北京至南仓站间线路划入京沪线,而南仓站至山海关站间线路改称“津山铁路”。

一座城的鸭梨山大

面对转型,今天的城市司空见怪,而对于五十年代末的天津,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王权与郝建国都对那个时代工人们能够顶住压力,艰苦创业的精神感同身受。“压力肯定有呀!我们师傅那批工人真的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厂创业,那种精神至今都值得学习。”那个时候,要在短时间内平地建起一个大型铸锻件厂,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方面面的支持,但当时的天津面对的压力却是空前的。

双城守望 / 绿叶对根的情谊

建国初期,为了将首都北京建设成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打造全新的首都形象,支援首都建设成为了天津的新任务。在建国的第一个十年中,距离北京100多公里的天津,不但为首都的发展让路,更将一些大学外迁北京,天津以牺牲自身发展为巨大代价,义不容辞的托举首都北京发展。

同时,1958年天津市被划归河北省,直辖变省辖。要知道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地位的降低意味着资源分配的减少。投资的停滞、几百个工厂的迁出、文化教育机构的外流,面对困难与艰辛,天津依然倾尽全市之力支援首都,带动河北。很多老工人回忆那段历史,都不约而同的说了同一句话,“两座城,离得这么近,天津咬碎牙也得帮着北京先发展起来,那是咱们的首都,也是咱绿叶对根的情谊呀”。

艮与哏儿 / 这都不叫事儿

支援北京、划归河北,对于建设天津锻造件厂所面临的外部困难,王权回忆,师傅当时就讲了一句话“这都不叫事儿!”。

王权说师傅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身上总能透着一股“艮劲儿”。建厂初期,工棚不足师傅就露宿工地;食堂没有建成,他就烈日下用餐;自来水不通,他和工友赶到几里地外挑水吃;有时因雨雪后公共汽车不通,他就步行几十公里赶到工地……

为了节省成本,原本需要打桩1428根的铸钢车间21颗柱子,工人们根据厂址的地质情况,采取其它措施,没有打桩,节约开支6.78万。2500吨水压机车间的施工按照常规也必须打桩,工人师傅硬是经过反复勘验与技术攻关,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没有打桩的水压机基础,质量完全达到要求,还节约了大量资金。工人们用执着的精神化解着外在的压力,与天津共克时艰,为天津精铸重器。

如今,王权也会给自己的孙子讲师傅那时的经历“现在的孩子们很难理解那时老工人对待工作的使命感,更觉得工作要拼命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会的艮劲儿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见了,现在看到的都是哏儿”王权无奈的摇着头。

一座城的重剑无锋

1958年9月25日,这个日子被郝建国与王权频繁提起,这是天津铸锻件厂水压机车间破土动工的日期,所有的天重人都对这个日子无比熟悉,它标志着天津正式开建属于自己的“城市重器”。一座城的重剑无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重时代”。

天降重任 /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为了尽快建厂,天降重任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他们来到马庄建设工地,不管是工人还是工程师,办公都是把草席往地上一铺。随着水压机车间的开工,各单项工程陆续展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的施工赶在了严冬季节,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夜间工地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工人们却挑灯夜战,与时间赛跑。

一些老工人回忆,安装五十吨天车时,正逢雨雪后工地泥泞,根本迈不开步子,有的工人鞋子陷在稀泥里,拔出脚来光着脚坚持干。由于南仓车站没有大型起重设备,为了运输太原重机厂为天重2500吨水压机生产的四颗水压机立柱,负责运输的王振海、李彦文等工人只能远赴北站起运设备。面对道路的崎岖坎坷,他们一连几个昼夜没有解衣睡觉,顺利将大立柱运到工地,保证按期安装。至1960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天津铸锻件厂终于建成,“天津重器”巍然耸立于津沽大地。

长剑出鞘 / 天地间轻重陡转

两年时间就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型铸锻件厂,这在国内同类工厂的建设中是少有的,当时国家一机部的部长和国家建委领导等都对天重提出了表扬,并通报全国。随着天津铸锻件厂的建成,天津又趁势而上,相继完成天津第一机床厂与天津动力机厂的改造扩建,新建了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形成了天津工业机械“四大天”天津重型机器厂(天津铸锻件厂)、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天津第一机床厂、天津动力机厂的重工布局。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四大天”为龙头带领了一批企业,很快成为天津工业的骨干力量。到60年代初期,全市机械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纺织工业,跃居天津首位。天津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天津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长剑终出鞘,天地间至此轻重陡转。

延伸阅读:

天津工业机械“四大天”

天津重型机械厂

位于北辰区北仓马庄,1958年建成其前身天津铸锻件厂,1970年建成6000吨水压机项目,并更名为天津重型机械厂。是我国八大重工企业之一,国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拥有上千台大型、精密和先进的机械设备。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

始建于1937年,1956年开始生产轮式拖拉机并正式命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厂,1996年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厂区占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有铸造、锻造、精密铸造、热处理、冲压、机加工等十三个分厂,工具、动力、修建和产品试验等四个后方分厂。

天津第一机床厂

位于津塘公路一号桥,工厂建于1951年9月22日,原名“天津示范机械厂”。1953年5月开始试制仿苏1A62车床,1956年7月,改扩建为天津第一机床厂。工厂占地26万平方米,相当于26个足球厂,为前苏联式的工厂格局。

天津动力机厂

始建于1935年,1941年迁至河北小王庄,1953年9月改名为天津动力机厂。曾出品了中国第一台中马力4146型号的高速发动机,并到世界博览会上参展,誉为“华夏第一机”。动力机厂最辉煌的时候是在1993年,当时全年生产柴油机7001台。

未完待续

……

敬请关注

【重X构】时代•新生(二)| 中国精神,骄傲的倔强


浏览(98856) 分享(1899)
喜欢

我有话说 LEAVING A MESSAGE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