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意居·专访 | 金侨贾丁——三十年回首:艺无止境

意居高端访谈2017-01-13
有人说地产是一个风口浪尖的行业,也有人说,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个饱受争议的行业时时成为人们的焦点。从房地产行业的诞生到今年11家房企年销售额过千亿,将近30余年的时间里,这个行业见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在这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一个怀揣新闻梦想的人,投身其中,孜孜不倦,他就是金侨集团华北区总裁——贾丁。他说:没有一个行业能像房地产这样具有挑战性、给自己留下深刻记忆。所有这些都激励着他,让他一如既往地投入热情与激情。



半部中国地产史


1978年,邓小平提出“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其讲话内容于同年9月在中央召开的城市住宅建设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并首先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得以实施,正式拉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但是住宅商品化推进却十分缓慢,直到1988年,标志着房地产行业诞生的房地产业司才正式成立。

1989年,贾丁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毕业,新闻专业毕业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新闻梦,特别是那个年代。虽然被分配到了天津市公安局工作,但是不久之后,便调入天津市房管局,加入中国房地产杂志社,该杂志是具有国内国际刊号的唯一专业性杂志。

第二年,建设部房地产业司主办的中国首届房地产杯好新闻评选工作开始,作为新闻科班出身的贾丁被借调北京参与房地产业司相关工作。他说“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从事了这个行业的工作。”因为在好新闻评选后,贾丁留在了房地产业司里,负责宣传和外联,并开始为起草房地产立法搞全国改革试点。

1993年,房地产业司组建成立中大房地产信息咨询总公司,收集整理房地产行业信息,为房地产的政策与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支撑。其后贾丁参与了广州第一届房交会、北京第一届四季房展、天津首届房展、深圳第一届房交会的筹备和策划。准备各城市房展的同时,建设部下属中大广东公司、中大深圳公司相继成立。

贾丁回忆:“此后我们在全国18个城市成立了18家以开发为主的兼具信息收集职能的企业。当时我被派遣到广东,作为华南总部,在广州、深圳做了三个这样的企业,在香港澳门开展业务。”

2005年,贾丁回到北京,一直在建设部企业任职。直到2010年,进入远洋天津区域事业部,担任远洋新干线与远洋风景总经理,并负责前期投资工作,一路提升为城市公司副总。他回忆说:那个时候我们讲3、6、9战略,就是要做到年销售额努力向30亿、60亿、90亿的目标迈进。今年天津总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排名第一的房企天津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00亿,天津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调控下的2017


2016年是天津市场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包括金侨在内的诸多房企的重大突破。在市场喜出望外之时,调控,却成了从业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云。贾丁表示:长期看好房地产的发展,本轮房地产调控的本质在于弱化房地产额投资属性、增加房子本身的居住功能,达到安居的目的。但是房地产在诸如科技研发等投入方面的刚性成本在上升。

他认为:十三五开局,政府对于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理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保护优先、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形成资源开发的梯度层级并且配套相应的转移支付体系,为资源开发的有序性提供财政支持。未来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将会有更多着力点,更为健康。

举例说:深圳的经济结构比较健康,只有5%GDP依赖房地产拉动,其中95%都是其他行业。而房地产带来的收益则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良性的互动应该是城市资源开发的方向。

目前已经形成了25个中心城市、3大城市群重点发展的城市格局。这些城市集群的发展将会是未来一轮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天津目前的发展状态是多点开花。未来将会在城市管理的提升、政策引导、企业聚合、人才落地方面会有诸多举措,以此来实现城市的长期有序发展。

城市化为商品住宅市场提供广阔前景的同时,各大房企都在加大自身在住宅科技的研发方面的投入,提供更宜居、更环保、配套更为完善的住宅成为房企共同的目标,这种科技方面的探索与投入都是构成住宅产品的刚性成本。目前我国在住宅产业化、建筑寿命、节能环保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空间。这些方面一方面依赖行业标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的自觉。



保有诗性是一种修心


在采访当中,贾丁说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艺无止境。对于建筑、对于城市或者对于个人,阿亚那在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标杆性项目,项目主要负责人可以礼贤下士请来各方匠人用心打磨,亲自送餐。在项目雕琢的过程当中,是一种艺术情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于理想的坚持。乐在其中,也在其中享受人生,这种境界却是少有人能够企及。

“我已经快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诗书文艺,更多时候是一种自身的调节,修心会让人平实圆通。”这种修心与文化的向往不止于人,更是产品、城市所折射出来的精神。

曾身兼中国建筑文化学会、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的贾丁说“市场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学会为文化买单。建筑的意义并不只是一个居所,更多时候意味着一种生活,其中自然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文化生活。这种对于文化生活的关照与引导,同样是未来产品的一个方向。城市也是同样,社区与城市都需要文化内涵的延伸与打磨,城市建筑艺术的核心在于为城市留作品,留亮点,与城市开发、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采访当天,正好是雾霾遮天蔽日,这种日子,对于宏大的环渤海计划、对于雄心满满的新一线城市而言,早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种环境破坏难见阳光的发展很难说的上令人振奋。相比于诗书,环境保护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更为迫切。但是滚滚雾霾,也教会了人们,在一个风口浪尖的行业,在风起云涌的年代,不只有房子、也不只有汽车,还应该有蓝天碧水与内心平和。



浏览(7053) 分享(575)
喜欢

我有话说 LEAVING A MESSAGE 写留言